Kun

Kun

IT学徒、技术民工、斜杠青年,机器人爱好者、摄影爱好 PS、PR、LR、达芬奇潜在学习者


共 212 篇文章


​ 总结2021,展望2022

过去的一年

2021进行了很多实践,完成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简单列一个今年学习成果清单:

  • 个人博客70篇涨到130多篇(看到的时候自己都有点吃惊,本以为今年不会很多),绝对不止是单纯内容的增多,是对很多方向的系统化、深挖和细分。回想起来,2021很多个周末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对着电脑,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盘,这种感觉非常良好。我个人坚信,如果一个博士生能顺利毕业,表明上看是因为发了SCI,而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科研工作所养成的敏锐的科研嗅觉和非常良好的科研习惯。同理,程序员也应该注重个人方向和技术方向的思考,而非写了多少代码或者业务--即使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个人价值,但如果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个人的wiki也已经上线,博客网站也还在维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GitHub activity有很多记录,因为工作转移到GitHub上了,还接触到了很多开源项目的大佬,还给阮一峰的js教程和一个腾讯大佬的ts教程提了一些issue和pr,这是非常好的。
  • 博客方面其实最重要的是开始写一些原创文章,比如你真的需要xxxx系列(模仿顾俊,哈哈哈)。这个是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产出。经过一年半的积累,能有原创产出和独特的思考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 刷了很多算法。年初的时候算法基本上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在年中的时候刷了100多道,并建立了五个方向:数组、字符串、链表、二叉树、dp,希望今年不要再重蹈覆撤了
  • 对自己的技术进行非常有效地深挖。今年由于公司的业务,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前端react和后端Go以及云原生,写了React、ts、d3等很多自己之前没用过的东西。在日常思考中确认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是未来的主攻方向:前端基础架构(包括二维、三维动画基础架构,偏向于计算机图形学,我非常喜欢的方向)。与之平行的选项是全栈、产品工程师。由于今年我已经打了不错的基础,不再是那个臭写代码的--虽然我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但是至少日常工作中不能用这种心态。我想对于不爱说话的我而言,沟通是一件非常累也非常无感的事情,对于喜欢思考的我而言,基于JavaScript或者相关的语言(flutter、rust)做深、做一些具有技术前瞻性的工作可能是我更感兴趣的事情,写页面很酷,但我不会满足于此,我想基于自己的努力,在前端方面对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作出质的改变--我想这样的目标从基础架构的方面来做会更容易,而不是写全栈或者做好某几款产品--这并不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个公司,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记得我在看Javascript20年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感动我:

    JavaScript 的崛起是必然的吗?基于 Web 和浏览器博弈论中提出的可操作性要求,结论可能会倾向于演化出一种单一的主流网页编程语言,但并没有特别的理由说明这种语言必须是 JavaScript。其他语言也本可以填补这一角色。实际上纵观 JavaScript 的历史,有很多地方的结果都可能是不同的:
    
    - 如果 Marc Andreessen 没有倡导开发浏览器脚本语言,会怎么样呢?
    - 如果 Sun 公司的 Bill Joy 没有支持启动开发 Mocha 来作为 Java 的补充,会怎么样呢?
    - 如果把开发 Mocha 的任务交给 Brendan Eich 以外的人,会怎么样呢?
    - 如果 Eich 是一位更有经验的语言设计者或实现者,并总结认为 10 天内完成 demo 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怎么样呢?
    - 如果 Eich 的编程能力不够,或者在语言设计上的野心太大,导致没能在 10 天内创建出 Mocha 的 demo,会怎么样呢?
    - 如果 JavaScript 最初的设计中没有包含一等公民式的函数,会怎么样呢?
    - 如果 Sun 或 Netscape 公司花大力气把 Java 与 HTML 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 Java 作为一个孤立的环境来托管,会怎么样呢?
    - 如果微软没有实现 JScript,而是更大力地推广它的 Visual Basic 替代方案,会怎么样呢?
    - 如果微软在取得 90% 以上的浏览器市场份额后,继续投资浏览器语言技术,会怎么样呢?
    - 如果 Macromedia/Adobe 推动将 ActionScript 2 或 3 作为浏览器的官方标准,而不是参与新版 ES4 的重新设计,会怎么样呢?
    - 如果 TC39 内部没有出现反对新版 ES4 的声音,会怎么样呢?
    
    如果,如果,如果……但这些事情其实都没有发生。实际上,面对嘲笑和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批评,一个世代的浏览器实现者、引擎开发者、框架设计者、标准贡献者、工具构建者和 Web 应用程序员们,都找到了务实的方法来继续使用和增强 JavaScript,而且通常还不会破坏 Web。
    
    Brendan Eich 在 2011 年一次名为「JSLOL」[Eich 2011e] 的会议演讲中,是这么描述 JavaScript 的:
    
    最早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富互联网应用」。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快起来。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修复语言问题。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多核与 GPU 运算。
    
    他们每次都错了!
    
    我建议:永远押宝在 JS。

    我记得我之前的前端同事总在说,前端的工资不高,或者能力强的在积极转全栈或者云,或者总有人觉得前端就只是页面--也许他们没有错,但以这两年的前端发展趋势来看,前端还大有可为,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不必急于跨语言开发,如果要跨语言那也是完完全全基于前端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 购买了Z6无反相机,开始学习拍照和修图。试拍了50和85。
  • 有了一定的积蓄。这个还是蛮重要的(略略略)

仔细对比一下这一年所做的事情和2021年初所做的一些规划,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定规划的时候总是相对理想,也相对局限,在一个月内定一年的规划还是比较难。比如说算法,这个是实际要用的,却没有很好地规划进来。不过及时调整,执行力高一点就好。毕竟要心有猛虎,也要细嗅蔷薇。

2021计划完成度

顺便也列一下“每年之最”:

今年最遗憾的事:没考日语N2。从年初说到年尾,年中没报上名,年尾因为疫情取消考试,而且自己也一直没有很多时间学,感到很抱歉,目前看来希望早一点就明年年中,拖一点就明年年尾至少考一次吧。

今年最开心的事:线下或者线上认识了不错的朋友和技术大佬, 能够努力获取他们的认可对我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今年最有成就感的事:认真学习了React Hook原理,感觉React的设计还是挺妙的(至少现在看是这样)

2022年的小期望、小目标

  • 第一件事是还是希望把日语的N2考下来的,从20年拖到22年了,自己也不要再拖了
  • 第二件事希望能继续增加自己的技术广度。把掘金上网易云/腾讯/涂鸦/政采云/字节等业务团队近两年的博客通通看一遍。能够为团队面试人才和输出高质量代码
  • 技术方面的另一个工作就是深度。今年我看到公司里所谓全栈开发,说实话有种很不喜欢的味道。具体原因上面已经有详述。还是希望能从架构的方面多做一些事情,多看组件库的源码、js库的源码。
  • 第三件事是脚踏实地,安心做事。过去一年由于自己刚转行,出于对薪资现状和技术栈现状的不满,一直在求变。不过这种情况在年末跳槽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好转,我进了一家不算很小的公司,薪资也已经靠近20k了,对于非科班的我而言,需要潜下心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再考虑别的事情。参与更多开源项目
  • 第四件是就是希望再认识一些技术上的朋友。去年其实已经有认识一些谈得来的对很多事情很有见地的朋友,情况比前年好了很多,又比如说曾经内推我的一位阿里的小哥和我上家公司的一个同事是前同事,我认识的一个有赞的小哥是某个react库的维护者。希望这种奇妙的缘分越来越多,我不是一个死板的人,做技术和做科研就是要开放,严禁闭门造车。我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想进大厂的原因就是希望再次碰到陈君师兄那样聪明友善改变我的人,如果能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就更好了,哈哈哈
  • 第五件事就是好朋友伟光读研了,和他聊天我还是蛮想念做科研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也有一个big plan,希望个人积蓄到年底的时候能超过20个w,好一点的话在后年年中完成太原付首付的任务。我无意在外地过5年以上的长久生活。

顺便也列一下2022年的工作计划

2022工作计划

工作与跳槽

​ 2021年初变化就比较大。首先是自己考驾照,这是吃了自己在大学的亏。不过经过前后近一个多月连带过春节,总算拿到了。考到驾照是一件感觉蛮不错的事情,因为我在这方面很不擅长。

​ 年后第一件事就是跳槽,经过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跳槽到大厂,所以先选择了一家老板和leader都是阿里背景的小公司,工作全部是mac办公,我在我自己的mac和工作的mac上工作真的很方便。公司的主要产品也从上家公司的一个简单的前后端系统变成了一个开源的为大厂提供服务的专业数据库,代码也从简单的SVN到GitHub上工作,看到自己GitHub activity的绿色,成就感还是有很多的。我一直很重视自己在开源社区的活动,因为做技术的人,在开源社区贡献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之前受到自己能力和公司的限制,没有办法去做,现在可以说和公司一起进行,有对内有对外,这是非常好的。

​ 当然成就感的来源如果只是这些表象还是不够的。我个人在前端技术方面不断深挖和拓宽,了解了很多框架底层、Html基础、CSS基础、SSR,webpack、CDN、浏览器的原理,从原理的角度去解析现有框架。还有比如说移动端的编写,React代码、Node代码的编写、时序数据库,扩展了能力,还有webrtc、webgl的学习,都是我工作能力的提升。从产品的角度,我从一个封闭的前后端系统到面向B端用户的开源系统,不管是维护技术文档,做网站、开发产品的需求和做事方式都不一样,现在的会更多地贴近所谓纯正的互联网。

​ 如果说的更具体一些,我新的公司一个月一次的一对一交流谈心,每季度都会部门聚餐,4月份的时候开会,突然说15薪加到16薪,5月底千岛湖团建,老板说薪资也会有suprise,对我而言这是我的公司,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受到了正向的肯定。作为对照,我中科院的师兄部门一年两次团建,年终也很多远超正常的13薪,这就是福利,

​ 工作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很多前大厂同事,或者有很多大厂朋友的同事,通过他们了解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大厂的福利、很多技术细节、技术管理、薪资水平、业务类型, 比如说我师兄在大厂划水。不只是这样,我的leader是北京邮电的,运营是中国传媒的,我并不是一个以学校或者工作经历为依据的人,但是说实话,能够跳出自己的见识水平去认识到很多东西的人很少(比如我),而且也需要付出很多,所以能够和这样背景的人一起工作我很开心。

​ 再就是面试的收获。2020年时受限于自己的年限和水平,没有办法去投递好的公司,2021年初面了近10家公司,整体感受就是越面越顺,越面越有底气,3月初开始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评价编程能力不够,基础不足,到后面4月份的时候前端基础不错,其他能力还欠缺,我就很满足了。尤其是编程猫的leader、钉钉的面试官、涂鸦智能的面试官跟我聊了很多,我确实很喜欢,非常难得。

​ 工作方面整体的感受就是相较前一年少了很多焦虑和压力,多了更多成就感和从容。我真的很想进大厂,所以付出了很多,但是我的朋友会建议我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获得反效果。我会注意这方面的隐患。

生活

​ 我在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首先是外部生活条件的改变。杭州和深圳的变化,我搬到杭州之后,租的房子变大,租金变低,从没有阳光变成朝南主卧,周末太阳很舒服,所以我自己也开始做一些饭,我甚至想考虑煮饭和炒菜。周末看电脑也在家里看,不需要跑到自习室。家具也变多了,深圳的时候没有桌子,杭州有两张桌子,床也变大。在张贵发的建议下也学会了除湿,总之比19-20年的生活好了很多,杭州的大爷大妈很热情,人情味很浓。

​ 从深圳跳槽到杭州的新公司之后,我不需要加班,leader和同事也很nice,所以工作效率比较高。走路上班,弹性打卡,下班不打卡,座位都是人体工学椅,桌子可升降,而我在深圳时总是上班提前打卡下班加班,通勤单程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椅子也很硬。就是这样一些小的变化,让我每天都精力很充沛,相比深圳每天能多3-4个小时的个人支配时间,这是很宝贵的。公司的同事在杭州定居的也比之前的多,大家见识很多,聊天的时候就会考虑聊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南京的基建领先杭州五年,但是房价低,比如北京、上海的一些谈资,而我在深圳的时候很多同事只待过深圳,这都是很不一样的。

总结

坚持与改变

有一些好的习惯必须要坚持

比如说用Google,写博客,逛v2ex,比如工作总是要自我突破,这些是保持状态的很好的方式。在这样的坚持下,觉得自己整个人变得充实且饱满。继续探索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果自己还在努力,就不要设定自己的边界,不要给自己乱设定,这是很忌讳的。

保持开放、好奇心

这一年我在同事之间听到不少类似但非常讨厌的某些说法,包括但不限于:

你现在太年轻,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明白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懂得都懂

在职场,要怎么样怎么样,大家都明白

我非常讨厌这种谜语人。如果你明白,你就讲清楚,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拿出来讲你的困惑。也许他们接受的是精英教育,毕业之后仍然有人指导,反正我毕业至今都没有所谓懂的人来教我。

反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大学毕业演讲中讲过,毕业之后,在社会上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所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眼明心静志向远,出山泉水也要清”。鼓励大学生毕业后保持单纯善良,保持好奇心,我深以为然。

而且在我看来,幼稚的往往也是上述这种人。抱着自己的一点点小心思自鸣得意,不能打开格局,殊不知有的同辈已超过自己数倍而浑然不知,真是可悲。尤其是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同学,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简直是老气横秋,感觉再难有质的改变。

当然,我想说的是,其实不管在社会或者在校园,最重要的是,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就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人总是待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里才会舒服。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是校园,一样有人整日混迹于社交,而我同样相信,有的人即使毕业再久,依然能保持相对纯净善良。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是什么。

保持专注、干净

今年最重要的事就是被人说无聊,我想他说的很对。

坚持破局思路

跳出舒适圈,每年做一些挑战和突破的事情。

跳槽一般一面二面技术面最难,这是比较硬核的东西

改变

有一些事情需要及时改变,比如过去的公司和同事不太好,如果不能尽早跳槽,就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旧的公司不注重代码质量,新的leader非常注重代码,会对我要求很严。同时,新公司的leader对我说,他只会安排70%左右的事情给我,绝对不会占用我全部的时间,要我在多余的时间去挖掘自己的技术栈和业务代码。事情不是那样子做的,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我不再像去年一样爱收集技术博客,反过来,因为我深挖了很多技术,所以反而需要沉淀和思考。

变得宽容和有趣

从到中科院到现在,一直处于神经很紧绷的状态。我的生活其实过于单调和无聊。这样也许对我是有害的,应该积极的改变。

同时对他人的态度也应该积极改变。这也是我从另一个同事身上学到的。首先把自己的心放宽,不要太讲究,穷讲究,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其实带来了很多负担,相处起来很累。基于这样的想法,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永远是个人幸福的基础

同学和朋友

这已经是我本科毕业的第二年了,我的很多读研的同学,或者说和我同龄读研的人也只剩一年读研毕业了。基于很多人不会读博的情况,去年秋招或者今年春招他们就会和我一样进入工作环境,我当初选择工作绝对不是偷懒,是觉得工作更自由,更有发展

当然还有一些是学弟学妹,比我小三岁范围之内我还是都聊得来的。他们有的本科今年也开始秋招,硕士的话也最多明年或者后年。

当然我有时候也会想一些别的事情:我自己的朋友总是很透明,很交心。这样是很好的,就算很久不见,我们依然会聊很多。是的,即使大家关系看起来很淡,但是都很有默契,一有事情,最靠谱的就是我们。

同事的差别

我在小公司的时候就看了很多大公司的人的博客,在和小公司同事聊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基础不同:很多比较差的小公司,员工很多是大专或者三本、二本。倒不是说歧视,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技术思维、进取心、勤奋度等很多方面有质的区别,无法弥补。

思维不同。思维宽度 人文广度

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

做事方式不同。

2年间所做的事情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觉得我付出的努力、专心程度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这些有时候甚至不是出自我主观意识,而是本能

我的精神世界较大多数人更为丰富,我妈说,在我小时候,也就是很多小孩缠着大人的时候,我就喜欢自己玩玩具,很可爱,读小学的时候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上学或者找同学,无论如何都会很开心。对我而言,空余时间的70%以上留给自己,我才会安心,相比于普通人我的喜好更加强烈,想到就想做,爱憎分明,我真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情。我比大部分成年人更执着,更有勇气,更诚实,我不会因为生活看不清,分不明,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活的越来越像自己,像自己本来的面貌,像自己最开始的样子。初中的时候天天坐在电脑前, 小学的时候天天早起。过去几年被压抑的感情得到释放,保持好奇心,保持专注.

套用我看过的js20年中对于js的描述:

最开始他们说  我过于内向害羞   // 最早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富互联网应用」。

然后他们说。 山西人恋家,很少去外地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快起来。

然后他们说。  本科生去不了中科院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修复语言问题。

然后他们说。  非科班做不了计算机 // 然后他们说 JavaScript 没法做多核与 GPU 运算。

他们都错了!  // 他们每次都错了!

我建议:永远押宝在Kunboy身上  // 我建议:永远押宝在 JS。

我喜欢乐器,希望我过两年可以抽时间学点钢琴或者小提琴。

最近5年的计划

工作方面,我其实还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很多事情还未定型,有些事情不能急着下结论,要勇于尝试和突破。反过来,有些事情必须着急,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多付出些努力,相当于打基础,以后的路会越走越轻松。

生活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明年年终奖发完之后攒到30W出头,然后公积金贷款50W,其他商业贷,期限为五年,在太原或者西安买一套房。买房之前会好好地跟大学的老师商量。买了房之后,就相当于有了新的起点,一切从新出发。

责任与爱

如果说上面都是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那么责任与爱则是完完全全来源于外部。

​ 首先是公司层面,由于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二年,身边的同事也都变的很不错,所以由原来的比较野生的状态变成相对负责任的状态,不管是自己的日常工作还是与同事的业务沟通、技术沟通,要用更负责任的心态去对待,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这也是我在年中的时候才基本上调整过来。

​ 第二个就是家庭层面。今年触动非常大的是五月份的时候外婆骨折。当时袁隆平院士刚刚去世,就是因为年初的时候在海南工作的时候摔了一跤,后面再没好起来,所以我一听到外婆摔倒骨折的消息心里一下子咯噔一下,只能安慰自己说有了心理预期。所幸外婆慢慢好转。

​ 8月份的时候奶奶突然脑部有了淤血,半个身子不能动。当时看到亲戚拍的照片,剃光头发要做手术, 真的很难受,整个人看上去很憔悴。我奶奶是很聪明很要强的一个人,甚至都很少到我家住。

​ 我外婆从小带我长大,到8、9岁时我们搬了家,才和外婆不住在一起,即使这样子,外婆依然很亲。我奶奶虽然没有从小带到大,但是奶奶忠厚老实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和我爸,也教会了我很多。我为自己不能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守在身旁感到自责和愧疚。如果我的父母年老了,更不只是一句愧疚这么简单。

​ 三十而立,不只是自己,不只是工作和心理的挑战,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平衡和照顾的人和事,希望自己能迎接挑战。

最后

恢复

写在最后的其实是相对沉重的一个话题了。

我不止一次跟同学或者聊得来的同事说过,我觉得自己迷失了很久很久,我在最近10年一直在迷失和寻找自我中度过,也就是差不多从2013年开始,在现在2022年,将近十年的时间,我一直纠结在个人价值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导致我不能全身心做自己。不过JK罗琳说过,她年轻的时候总是纠结在自己的雄心壮志与周围的人对自己错误的期待中。复旦大学的一个教授也说过,年轻人有迷茫是最好的事情,一个年轻人如果内心没有迷茫,那就活得很浅。因为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交错复杂的东西,然后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走。他还讲年轻人谈恋爱应该多交流迷茫,而不是只是吃饭和送东西。谈恋爱如是,做人亦如是。我想我没谈爱的原因大概就是如此吧(屁)

不论如何,这两年我遇到了很不错的人,我的大学同学、大学老师、师兄、还有很不错的同事,都交流了很多。在他们的帮助与自我努力下,我认为我已经恢复了6成-7成,还剩下最后几块拼图。

简单来说,我年幼时的一些遭遇,一次又一次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和能力,我深受其扰。他们是当时的我很依赖的人,但是总是利用我来满足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几乎不考虑我的感受。尤其是这样的人是你的手足兄弟,至爱亲朋的时候,处理起来心智成本极大,而且持续不断地受到影响。

基于这样的状况,我的leader都能感受到这种差距。在一次和我交流的时候都忍不住说:他看到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接触下来却是另一个感觉。他是对的,我因为过去一些事情的原因,总是放不开。

不过经过近三年的积累和变化,自己整个人相对自信和从容了,不再畏首畏尾,那样子显得不真诚。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可以推荐和交流一下。欢迎關注和 Star 本博客或者关注我的 Github